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上海华山医院2009年4月-2010年2月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株的耐药性、耐药机制、流行情况及其感染类型和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 方法:琼脂稀释法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确证试验;采用PCR方法检测相关的耐药基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膜孔蛋白水平;同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最后对上述细菌感染的部分患者进行病史调查,分析其感染的临床特征和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68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对厄他培南全部耐药,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89.7%和92.6%;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80%。仅黏菌素、替加环素、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索表现出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MHT试验显示有48株CR-KP株产碳青霉烯酶。SDS-PAGE显示82.3%(46/68)的CR-KP存在1条或者2条膜孔蛋白的缺失或表达下调情况。PFGE分型将68株CR-KP分为18个型别,包括3个主要型别,分别为J(14/68),N(12/68)和R(12/68)型。MLST分析显示,我院CR-PK主要流行型别为ST-11。回顾性病史资料单因素分析显示,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医院感染、碳青霉烯类应用、侵袭性操作、神经外科和ICU病房。多因素分析显示,医院感染、神经外科和ICU病房是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已成为临床常见的感染病原菌,而CR-KP常为多重耐药菌,特别是存在多种感染的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患者预后极差。临床上需要加强对CRE菌株的监测和检测,以及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介入以降低CRE菌株引起感染的发生率。
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耐药性 耐药机制 感染类型 临床特征
陈淑丹 胡付品 叶信予 刘杨 徐晓刚 朱德妹 王洪海 张婴元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上海 200040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433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上海 200040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433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第三届感染与抗微生物治疗论坛、第九届全国感染性疾病及抗微生物化疗学术会议、第一届上海国际临床微生物及抗微生物化疗学术会议
上海
中文
284-289
2011-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