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西部五省农村婴儿喂养行为与营养不良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寻中国西部农村婴儿的喂养方式和营养不良的相关性,为制定改善西部农村地区婴儿营养不良现状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利用“2006年中国十省农村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资料,选取西部五省13454名婴儿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其基本情况、喂养情况及体格发育情况,以WHO/NCHS为标准评价婴儿的营养状况。 结果:①在13454名婴儿中,男童占50.42%,女童占49.58%。性别比为1.017:1,不同月龄组婴儿性别分布无差异;②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为72.24%,4个月的婴儿辅食添加率为53.48%,辅食添加率随月龄增大而升高;③营养不良的检出率:生长迟缓为6.58%、消瘦为4.07%、体重低下为3%;④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人工喂养组体重低下的检出率分别为2.50%、4.19%和5.26%,组间差异有显著性(x2=30.7188,P<0.0001):⑤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人工喂养组生长迟缓的检出率分别为6.44%、6.51%和11.46%,组间差异有显著性(x2=12.82,P=0.0016);⑥11~12月龄组添加碳水化合物者的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均低于未添加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x2=4.41,P<0.05,P<0.05);6~7月龄组添加碳水化合物者的消瘦率低于未添加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2,P<0.05)。 结论:中国西部农村的4个月母乳喂养率和4个月后的辅食添加率均较高,坚持4个月的母乳喂养和适时适量优质的辅食添加可以促进婴儿的体格发育,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

农村地区 婴儿喂养 母乳喂养 人工喂养 营养不良 体格发育

刘娜 王妍 熊超 杨昌友 郑小璇 杨森焙 张静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武汉,430030

国内会议

全国妇幼保健学术交流会

北京

中文

141-147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