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I诱发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的建立及特点
目的:建立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诱发的变应性鼻炎(AR)豚鼠模型,并观察其临床症状、病理学和免疫炎症反应有关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实验豚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布地奈德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布地奈德治疗组动物,利用10%的TDI经鼻反复致敏和激发两个步骤诱发AR模型。致敏和激发均采用TDI侧鼻孔滴鼻(每侧鼻孔按12.5μl/kg计算),其中,致敏过程共7天,每天1次;激发过程共14天,隔天1次。自致敏开始,根据临床表现对每只动物进行评分,并单独计数喷嚏数量,直至激发结束。待实验结束后,麻醉动物,分离鼻粘膜并制备血清,观察鼻粘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鼻粘膜组胺含量及血清中IeE含量。布地奈德治疗组动物,自致敏结束次日开始通过双侧鼻孔滴鼻给药(每侧鼻孔给药体积为10μl/kg),每天1次,连续14天;模型组按相同方式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动物,以橄榄油(TDI溶剂)替代10%TDI,其余处理同模型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豚鼠的临床评分、鼻粘膜组织组胺含量及血清IgE含量均明显升高,鼻粘膜组织出现嗜酸粒细胞浸润、小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及上皮脱落等典型的炎性病理变化,发生率为100%:布地奈德给药则可显著改善以上病变。结论:TDI在豚鼠体内能够诱发典型的变应性鼻炎模型,具有方法简便可靠、高成功率的优点,且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反应明确,是研究变应性鼻炎机制及治疗药物的良好模型。
甲苯-2,4-二异氰酸酯 变应性鼻炎 免疫炎症反应 临床症状
李海兵 邸婵娟 王敏 胡明 刘永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850 解放军92117部队门诊部 100072
国内会议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全国第十三届学术会议暨第四届第5次委员会议——低碳生活与健康损害论坛
海拉尔
中文
191-197
2011-08-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