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南棉区高产品种皮棉产量因素构成分析
分析了近几年由河北省育种单位选育的适宜冀中南春播种植的国审抗虫棉品种的产量因素数据,剖析了制约产量的瓶颈因素,为棉花高产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认为在当前品种区试平均结果的基础上,要实现2250 kg·hm-2皮棉的目标,单株铃数要达到25个左右,衣分要达到46.4%,铃重突破到7 g。从目前适宜冀中南棉区的这些品种看,要达到这3项指标,需要投入较大的研究力量。分析认为当衣分和铃重接近临界值或受技术瓶颈限制进一步改良时,另一个途径就是提高单位面积的总铃数,即实现单位面积总株数和单株铃数合理配置。需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改善棉花株型结构,研究棉花生长发育的内源激素与外部调控机制,培育具有良好群体结构、较高单株成铃的棉花品种成为提高棉花总产的有效途径。
皮棉产量 单株铃数 线性回归分析 抗虫棉品种
郭宝生 王凯辉 谷峰 任会芳 刘素恩 耿军义 崔瑞敏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石家庄 050051 河北省种业集团,石家庄 050031 石家庄市农业学校,石家庄 050035
国内会议
安徽安庆
中文
184-186
2011-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