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的血流动力学差异;评估RVOT起搏技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方法:选择有永久起搏器置入适应证的患者75例。男性44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74.8±4.2岁。根据术者建议和患者意愿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入组患者分为RVOT起搏组(实验组),RVA起搏组(对照组),两组间性别,合并疾病构成比,平均年龄,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房室传导阻滞及病窦综合征合并I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采用双腔起搏模式(DDD),房颤伴长间歇患者采用心室单腔起搏模式(VVI)。采用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的方法研究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差异。 结果: RVOT起搏与RVA起搏血流动力学比较显示,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前者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两组QRS波宽度较正常心室激动顺序的QRS波形状增宽,但QRS波宽度RVOT起搏窄于RVA起搏(P<0.05)且与正常心室激动顺序的QRS波形状相似或接近。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心脏多普勒超声评价血流动力学显示RVOT起搏优于RVA起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起搏阂值、阻抗等起搏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利用螺旋电极进行RVOT起搏可行且较为安全。RVA起搏与术前相比恶化血流动力学;RVOT起搏与术前相比则无明显差异。RVOT起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优于RVA。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 螺旋电极 右室心尖部起搏 左室功能 血流动力学

帕尔哈提.吐尔逊 姜述斌 张保俭 许力舒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CCU,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国内会议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大会

乌鲁木齐

中文

224-229

2011-07-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