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陈振江:天津城市空间和人与社会文明演变

前言 从明清到清末民初的漫长岁月里,天津相继形成三大不同性质的城市空间(也称社会空间):一是中世纪城市空间。它以漕运(包括河运与海运)和芦盐运销为支柱,推动着传统工商业的发展繁荣,并达到中世纪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形成典型的中世纪城市空间,创造出中世纪社会文明的辉煌。二是外国租界空间。天津开埠后,列强“永租”租界而形成的外国租界空间,是殖民地的产物。虽然租界由列强“永租”,但是租界社会空间的营造者、纳税人和租界管理的监督者,则是西方商人、银行家和实业家,他们是租界空间的主人,而不是侵略者。 在租界主人的营造下,租界又是传播近代文明的基地:并促进和参与天津社会文明的更新,推动者着天津城市空间走向近代。三是天津城厢内外城市空间。天津开埠后,西方列强逐渐分割天津城外海河两岸的土地,划定和扩展为“永租”租界,遂把天津完整的城市面积横加割裂,造成天津城厢内外的面积仅是租界面积的十二分之一!天津城厢内外城市空间,实际上既是中世纪城市空间的延续,又是学习西方和营造近代文明的社会空间的新趋向,形成新旧杂陈、中西共生的城市空间。除此之外,还有独特的天津军屯空间。因为天津是京城的屏障,屯兵的重镇;天津开埠后又是中国最早以西法练兵、最早编练现代化新军的“圣地”,当是天津城市空间的另一支柱。天津多种形态的近代城市空间,必然营造出多样、丰满、甚至超前性的社会文明。

天津 城市空间 社会文明 文化传播

陈振江

南天大学历史学院

国内会议

2006城市空间与人国际学术研讨会

天津

中文

V2.10-17

2006-06-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