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
京津冀地区产业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缺乏内在的市场联系和竞争优势;行政区域对经济发展形成制约,缺乏政府问高层次的合作机制;天津和河北的国有企业比重过高,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升级缓慢;天津和河北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因此,高区域壁垒延缓了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的优化升级;偏高的国有经济比重导致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致使就业增长缓慢。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提高区域内部开放度,为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成立区域统一的政府协调机构,设立共同发展基金,实施共同区域政策;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完善企业发展环境。加速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形成和完善;分区规划,逐步推进,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的合理布局。
京津冀地区 产业发展 内部开放 合作机制 区域经济 整体竞争力
王昊
北京市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1-4
201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