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二氧化钛在饱和土柱中的运移及其对土壤中铜迁移的影响
采用柱淋溶实验方法研究了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在不同土柱中的运移行为以及其对铜在不同土壤中迁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纳米颗粒能够在土柱中大比例穿透,特别是具有较大土壤平均粒径和较低溶液离子强度的土壤。然而,在粘粒含量和盐分含量较高的土壤中,二氧化钛纳米颗粒被显著地截留。穿过土柱后,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团聚体粒径显著增大。对流,弥散模型估算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在某些土壤中的最大迁移距离为41.3到370厘米,意味着二氧化钛纳米颗粒有向深层土壤迁移的可能。在有机质含量较低的试验土壤(有机质含量<0.3%)中,二氧化钛纳米颗粒能够作为铜离子的载体,携带铜在土壤中运移。
纳米二氧化钛 铜迁移 柱淋溶实验 土壤迁移
方婧 温蓓 单孝全
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杭州 31001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100085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659
2011-09-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