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贵州万山汞矿区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研究

万山汞矿是我国最大汞矿,其开采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上世纪50-60年代, 万山汞矿作为矿产偿还苏联外债,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2001年,万山汞矿由于资源枯竭而被迫关闭。虽然汞矿开采已经停止,但是多年的采矿也冶炼使得当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汞污染,尤其是土壤,汞含量最高达到790mg/kg”1”是我国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526 倍。土壤污染直接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据研究报道,万山地区种植稻米甲基汞含量严重超标”2”。这就直接影响到当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因此,对当地土壤进行修复迫在眉睫。但是,由于当地政府资金短缺,技术匮乏, 因此尝试利用成本低,易操作的植物修复方法对当地汞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汞污染 植物修复 土壤污染

王建旭 冯新斌 Chris.W.N.Anderson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贵阳 5500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贵阳 550002 Massey University Palmerston North 4442

国内会议

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上海

中文

667-668

2011-09-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