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竞争法研究PFCs与PPAR蛋白的相互作用
20世纪50年代,美国3M公司首次生产出全氟化合物(PFCs),PFCs因其优良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高表面活性及疏水疏油性能,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在工业及民用领域的应用增长迅速,尤其是典型的PFCs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 (PFOS)被大量用在化工、纺织、皮革、消防、日用洗涤剂、炊具制造等诸多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产中”1,2”,并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在许多动物组织及人体中发现了PFCs的存在。毒理试验表明,FPCs具有肝脏毒性、生殖毒性、发育毒性、免疫毒性、内分泌干扰作用和潜在的致癌性”3”。2009年5月PFOS作为新的POPs增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 并于2010年8月正式实施。因此,PFCs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全球性污染物,它对环境污染的广度和深度超出人们预想,对该问题的研安已经成为环境科学的热点和棘手问题。
荧光竞争法 全氟化合物 全球性污染物 毒理试验
张连营 任肖敏 郭良宏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6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734
2011-09-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