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立体定向仪磁共振复查在帕金森病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中的意义
目的: 总结帕金森病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subthalamicnucleusdeepbrainstimulation,STN-DBS)术中戴立体定向仪磁共振复查对提高定位准确性、降低手术并发症的意义. 方法: 从2003年至2009年,施行帕金森病STN-DBS124例,共191侧.其中男性64例,女性60例,年龄45~80岁,平均65.5±8.7岁.术中未用微电极记录技术,但均戴立体定向仪磁共振复查,对电极触点目标位和实际位有明显误差的病人术中进行必要的调整:如果电极尖端第1个触点深度超过原点下=8mm或浅于=4mm,对电极深度进行调整;如果原点下2mm处电极在X轴或Y轴目标位与实际位相差=2mm,对X轴或Y轴进行相应调整.在术后6个月和1年药物“关”状态下,脉冲发生器开启时进行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Parkinson’sdiseaseratingscale,UPDRS)生活质量(II)和运动评分(III)的评估. 结果: 戴立体定向仪MRI复查发现46根(25例病人)电极目标位和实际位超出上述范围误差,其中43根电极偏深,第一触点在原点下11mm、10mm、9mm及8mm分别为3根、11根、13根及16根,X轴偏内2.5mm2根,X轴偏内2mm和Y偏后2mm1根.对上述电极在脉冲发生器植入前予以纠正:电极深度偏深的电极均予适当拔出2~5mm,有X和Y轴有误差的病人,拔出电极,在立体定向仪上调整读数后重新植入.所有病人术中MRI均未见颅内出血.术后有短时间(3~8天)嗜睡、谵妄等意识紊乱8例,其中1例并发肺部感染行气管切开治疗,短时间幻视16例,耳后皮肤破溃1例,IPG皮囊感染1例,IPG植入处皮囊积血性液体6例.无任何永久性并发症和神经功能缺陷.术后6个月和1年在药物“关”状态下,脉冲发生器开启时,UPDRSII改善率分别是34.5%和34.1%,UPDRSIII改善率分别是45.6%和54.6%. 结论: 术中戴立体定向仪复查磁共振既可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又可以避免应用微电极记录可能导致的脑出血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
帕金森病 戴立体定向仪磁共振 手术并发症
梁晋川 周晓平 姜秀峰 戴冬伟 金爱国 刘建民 胡小吾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上海 200433
国内会议
第九届全国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会议暨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第二届全国功能神经外科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124-129
2011-09-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