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堤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经验设计方法
研究目的:路堤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目前大都是沿用刚性基础复合地基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结果与实际出入很大,难以考虑土拱效应的作用,刚性桩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造成刚性桩复合地基造价很高,影响它广泛使用。而采用柔性、半刚性基础复合地基设计理论设计时,其中最难确定的就是计算参数和计算模型的现场实测资料验证。为了使刚性桩在复合地基中成为路堤荷载承担的主力及使刚性桩的高承载能力特性得到较好发挥,本课题开展了大规模的现场试验研究。研究结论:路堤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在桩与桩间土之间出现明显的土拱效应,实测资料证实5-6倍桩径的桩间距形成了疏桩基础,为经验设计方法的提出奠定了基础。经验设计方法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要发挥桩的主导作用,二要充分发挥桩高承载特性。为此,确定桩、土荷载承担比确定为3,扩大桩间距和提高置换率,是实现这两条原则的有效途径。按建议的方法设计刚性桩复合地基时,桩只要打到持力层,路堤的沉降变形是可以控制的,能满足规范对桥头工后沉降的要求,其造价也是可以大大降低的。
高速公路 刚性桩 复合地基 土拱效应 工后沉降 路堤荷载
娄炎 何宁 娄斌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29
国内会议
兰州
中文
192-198
2011-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