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黄河三角洲北部岸滩蚀积演变特征研究

黄河三角洲北部废弃叶瓣在黄河改道清水沟流路之后,形成了典型的浪蚀性岸滩,岸线蚀退明显,但对其蚀积演变特征与各种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尚未形成系统认识。因此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以黄河三角洲北部车子沟渔村附近岸滩为例,进行了10余次现场测量,获取了准确的岸滩演变数据。同时收集了岸滩测量期间的波浪等气象水文数据,对不同时期研究区岸滩的侵蚀淤积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波浪、风暴潮、海平面相对上升及海冰等要素与岸滩蚀积演变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研究区岸滩的蚀积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北部岸线仍处于强侵蚀状态,日平均蚀退速率最高达56.6cm/d,且岸线蚀退具季节性特征,岸线蚀退在春秋季节快于夏季和冬季;滩面蚀积过程和水动力条件关系非常密切,呈现出侵蚀淤积交替出现的状态,风暴潮有可能引起滩面的强烈淤积;海平面上升对岸滩蚀积的影响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夏季水动力条件较弱所致,夏季海平面相对上升幅度最大而岸线蚀退速率不大,滩面在夏季也基本上处于收支平衡状态;海冰削弱了水动力条件对岸滩的作用,对岸滩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研究还发现岸线和滩面的蚀积过程并不同步,也不简单的符合传统的“冬冲夏淤”的规律。

黄河三角洲 风暴潮 岸线蚀退 水动力条件 侵蚀淤积

杨忠年 单红仙 贾永刚 孟祥梅 郑杰文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100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61

国内会议

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

兰州

中文

1907-1918

2011-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