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滑坡与影响因素
通过结合对汶川地震Ⅶ~Ⅺ烈度区内30000多平方公里的研究区内中大型滑坡遥感解译,利用地震烈度分区、发震断裂展布等影响因素构建了多个GIS图层,分析了地震滑坡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GIS手段的最临近程度方法地震滑坡危险性分析模型。研究表明:⑴整体和每一类型的滑坡频度都随着地震烈度而指数增加,而且面积在10000~100000m2的地震滑坡在各个烈度区都是发生频度最大的;⑵地震滑坡在距离发震断裂较近的地方更为集中,但是在垂直和平行于发震断裂的两个方向上地震滑坡频度的衰减是不相同的,垂直方向较平行方向衰减更快;⑶地震滑坡主要发生在25°~40°坡度范围;⑷地震滑坡主要发生在1.0~1.5km高程内,约占研究区内滑坡总数量的42%;⑸地震滑坡主要集中在东、东南和南三个方向,约占地震滑坡总数的一半。通过最临近程度方法进行建模对研究区地震滑坡进行危险性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地震滑坡 遥感解译 空间分布 发震断裂
侯景瑞 袁中夏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00;中国地震局黄土地震工程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岩土防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00
国内会议
兰州
中文
2121-2125
2011-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