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细颗粒混合矿物红外释光和红外后蓝光释光的环境意义
本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黄土细颗粒混合矿物红外释光0RSL)和红外后蓝光释光(”post-IR”OSL)再生剂量信 号强度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可能联系。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洛川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古土壤序列细颗粒混合 矿物的再生剂量感量变化校正后红外释光0RSL)和红外后蓝光释光(”post-IR”OSL)信号强度随地层的变化及其与磁化率的良好对应关系,显示了这两种释光信号强度与环境变化的可能联系;另外,黄土高原自西北(№叻一东南(SE)方向四个剖面马兰黄土(L1)上部样品再生剂量IRSL和”post-IR”OSL信号强度趋于逐渐增强表明,两个释光信号强度随气候由冷干向暖湿过渡而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进一步证实了它们与环境变化之间的联系。IRSL信号强度的变化可能与混合矿物中长石种类或含量有关,而”post-IR”OSL强度变化可能受控于长石矿物对该信号的贡献量。两个信号可以间接反映环境变化的信息。实验结果同时也表明应当慎重使用细颗粒混合矿物”post-IR”OSL信号测年。
黄土 古土壤 混合矿物 环境变化 细颗粒混合矿物 红外释光
康树刚 卢演俦 王旭龙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75;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75;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75
国内会议
衡阳
中文
87-91
2008-05-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