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经济全球化视角下企业共生模式演进与产业组织结构转型

  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共生的模式按其共生机制不同可以分为市场制、中间性体制和科层制三种。其中,中间性体制在当代大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产业中倍受青睐。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间性体制下的产业集群、企业集团、“下包制”、战略联盟、特许经营等形式具有比企业更大的替代市场的能力;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后,与美国“新经济”相伴而生的一种新的中间性体制即“模块化”共生组织及其机制更加令人瞩目。当然,在不同国家、不同产业以及相同国家的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中间性体制的具体模式不尽相同。如何认识中间性体制这种变动不居的现象?这种变动的原因是什么?有无规律性可循?本文运用共生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以中间性体制的两种代表性模式“下包制”和“模块化”为例,揭示企业共生组织演变的内在逻辑及其新特点,以期为我国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共生组织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或借鉴。

经济全球化 企业共生 产业组织 结构转型

钱书法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10046

国内会议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科学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1届年会

北京

中文

133-137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