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犬颅脑枪弹伤脑实质致伤区超声与CT显像比较实验研究

  本研究在于比较超声与CT对颅脑枪弹伤致伤区及其伤道的显像特点和优势。在建立犬颅脑低速枪弹伤模型后,分别应用常规超声及CT成像观测犬颅脑枪弹伤后脑实质内致伤区改变。对致伤后脑组织的超声和CT图像信息分别进行分级评价。<br>  结果显示:(1)颅脑贯通伤组二维超声显示致伤区表现为内径不一、回声显著增强的近似管状回声,并可见斑片状强回声后方伴声影;彩色多普勒显示致伤区内未见血流信号,不同时相超声表现未见明显变化;颅脑CT显示沿入口和出口走行区脑实质内可见气体及碎骨片影,未见显著的局部的脑实质密度改变;盲管伤伤道较贯通伤复杂,变换超声检查切面可以显示伤道全程,而CT断层图片上因金属伪像干扰,难以判断伤道走行;(2)图像分析显示,超声显示致伤区周围及远隔部位脑组织回声仍呈现以低同声为主,致伤区与周边脑组织易于区别(均获得3级为主的评价);而CT未能明确指示贯通伤伤道,盲管伤伤道因金属伪像干扰,未能提示脑实质伤情(贯通伤组无一例获得2级或3级评价,盲管伤组全部为0级评价)。研究表明,颅脑枪弹伤致伤区及其中伤道的分布和走行在超声显像上有显著特点,可以清楚地显示,其与CT检查比较有较明显优势。

颅脑损伤 枪击伤 超声显像 CT显像 脑实质密度

吴晓波 邓旦 廖明松 常明 陶杰 陈重 徐丹

成都军区总医院超声科,成都,610083

国内会议

2011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

银川

中文

430-432

2011-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