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IGF受体及ER亚型蛋白质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子宫内膜样腺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机制不明,已知与过多的无孕激素对抗的雌激素刺激有关。雌激素(estrogen,E)通过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结合发挥效应。已知ER有两种亚型,即ERα和ERβ。过去多数研究表明,ERα蛋白表达量随着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ERα蛋白阳性表达提示预后良好。Hu等的研究显示,ERα和ERβ在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其绝对表达和相对表达都有不同。ERα从正常增生内膜到简单增殖到复杂增殖的发展中,表达呈上升趋势,但在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却表达下调甚至缺失。而ERβ在正常增生内膜、简单增殖和复杂增殖中,表达无显著不同,而在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表达较前三者显著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包括IGF-1和IGF-2,它们亦与各自的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insulin-1ike growth factor-2 receptor,IGF-2R)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对IGFs中单个成员的免疫组化研究较多,但IGF受体和ER亚型蛋白质表达与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关系的研究较少。本实验收集内膜样腺癌组织标本80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IGF-1R、IGF-2R、ER α、ERβ蛋白质表达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表型特征的关系。

子宫肿瘤 IGF受体 蛋白表达 病理细胞学

梁元姣 张慧明 郝群 徐艳 季爱华 胡娅莉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 妇产科 江苏南京 21000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 病理科 江苏南京 21000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2

国内会议

第十一届全军妇产科学术会议

兰州

中文

298-302

2011-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