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特异性T细胞免疫观察

  目的:了解抗病毒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T淋巴细胞对HBV抗原蛋白免疫应答的变化及其特征。<br>  方法:收集1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HBV特异性抗原蛋白HBsAg、HBcAg和HBeAg为刺激物,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其分泌r-干扰素(IFN-r)产生斑点的情况。同时对血清HBV DNA和HBsAg、HBeAg等病毒学指标及ALT等生化学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相关性。<br>  结果:(1)治疗前,所有患者ALT、TBiL均高于正常上限,治疗1月后,ALT复常率为35.3%(6/17),治疗3月后ALT复常率为58.8%(10/17)。治疗前,17例患者中有15例HBV DNA大于106,2例大于104;治疗一个月后,9例患者HBV DNA降为检测下限以下;治疗三个月后,有11例患者HBV DNA降为检测下限以下,其余6例患者HBV DNA下降也大于2log值。治疗前,17例患者中有14例血浆HBeAg阳性;治疗三个月后,有1例患者血浆HBeAg转阴;所有病例都没有出现HBsAg转阴。(2)抗病毒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患者针对HBsAg和/或HBcAg和/或HBeAg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阳性率分别为64.7%、76.5%和82.4%,在抗病毒治疗前后特异性T细胞反应阳性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不论治疗前后,患者针对HBcAg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频率最高;治疗后,对三种蛋白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频率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是在治疗前后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4)不论治疗前后,患者针对HBcAg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平均反应强度最高;治疗后,针对HBsAg和HBeAg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平均反应强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HBcAg蛋白的平均反应强度,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之间的差别都有统计学意义。(5)患者对HBcAg蛋白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平均反应强度与病毒载量有明显负相关性,与血清ALT无明显相关性。<br>  结论:抗病毒治疗后,患者对HBV特异性抗原蛋白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有增强,这种改变可能与HBV DNA的下降有关,对患者的免疫重建有一定的作用。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特异性T细胞免疫 临床观察 免疫重建

冯霞 闫惠平 刘燕敏 赵艳 黄云丽 刘妍 张海萍 马冬梅 王爽 廖慧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与免疫中心 100069

国内会议

第5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

南京

中文

249-250

2010-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