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儿童肝功能衰竭的应用

  目的:目前临床上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死亡率仍很高,而人工肝支持治疗可以使因肝衰竭所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得以清除,并替代肝脏的部分代谢功能,为病变肝脏再生恢复或肝移植争取时间。因此,随着人工肝支持系统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人工肝治疗已在临床广泛地应用,并取得很好的疗效,但目前其在儿科临床仍很少应用,缺乏可借鉴的临床经验。本院近几年来对11例肝功能衰竭患儿在内科治疗基础上采用人工肝治疗,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旨在探讨人工肝支持治疗在儿科肝功能衰竭的应用技术。<br>  方法:11例患儿为2003年8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住院确诊为肝功能衰竭并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病人。年龄1.8~15岁,男4例,女7例;平均年龄6.6岁。原发病:急性毒蕈中毒急性肝衰竭7例,肝豆状核变性致慢性肝衰竭1例,肝移植术后7月出现排异反应1例,瑞氏综合征肝衰竭1例,急性鱼胆中毒致肝衰竭1例。其中6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在积极内科基础治疗的摹础上10例应用全自动血液净化系统进行血浆置换治疗,4例同时联合血液灌流、持续血液滤过治疗,1例血液透析治疗。血浆置换治疗采用膜式血浆分离器,以新鲜冰冻血浆为置换液,血浆用量500~1600ml/次(40~70ml/Kg.次),予等量置换血浆,11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异常,故采用小剂量肝素用量。血浆置换治疗间期交替进行其他血液净化治疗包括血液灌流、持续血液滤过治疗。血液灌流每次治疗2小时,采用活性炭血液灌流器,持续床旁血液滤过治疗采用AN69膜血滤器,每次持续治疗时间10~20小时。<br>  结果:11例病人进行23次血浆置换治疗,全部顺利完成。血液灌流治疗7次,血液透析治疗5次,均顺利进行。持续血液滤过治疗3次,2例治疗顺利,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人在治疗中出现病情恶化心跳骤停而终止治疗,在心肺复苏后最终放弃治疗死亡。治疗后10例病人血液净化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监测血生化各项指标(包括肝酶、乳酸脱氢酶、胆碱酯酶、胆红素、血氨、凝血酶原时间等)与治疗前比较也有明显好转。1例病人经首次血浆置换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随即放弃治疗。2例病人经治疗临床治愈出院,其中包括1名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例,随访1年正常;3例病情好转出院;3例病情进展恶化,放弃治疗死亡;3例自动出院,随访1例死亡,2例失访。<br>  结论:儿童肝功能衰竭在临床并不少见,病因复杂,治疗困难,病情进展快,常导致全身多器官衰竭,死亡率很高。我们应用以血浆置换治疗为主的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患儿,同时联合血液灌流、持续血液滤过、血液透析等治疗,多数患者治疗前后比较临床症状上有不同程度缓解,血清肝功能及凝血指标好转,同时为病因治疗和肝脏病变恢复创造时机,提高存活率。目前国内外人工肝治疗技术在儿科肝衰竭的应用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及治疗剂量,应参照成人临床已取得的成功经验结合患儿病情及生理特点制定方案。人工肝治疗技术应用于儿童肝功能衰竭病人治疗中应注意充分考虑儿童病生理特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注意病情监测以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

肝功能衰竭 人工肝支持系统 儿童病人 临床应用 病情监测

刘小梅 沈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100045

国内会议

第5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

南京

中文

254-256

2010-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