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华文文学中的“父”、“子”叙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菲律宾华人渐渐地选择在菲律宾“落地生根”。菲律宾华人的心态也逐渐发生着转变,期望与追求融合于菲律宾当地民族,融合进菲律宾主流社会。同时,许多的菲华作家,通过文学叙事,讲述华人如何打破,或者如何希望打破故步自封的小圈子,主动融入当地社会的积极愿望。文章从朱自清的《背影》入手,引出菲华文学中的“背影现象”,通过陈恩的散文《父爱》、默云的散文《苦雨凄风》、庄良有的散文《一封写不完的信》等作品,看到其真挚地展示出儿女的敬父、尊父之情和永恒的依赖、依恋心态。指出菲华文学界“背影现象”不仅仅受到《背影》名作的影响,更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文化心态、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再从一开始80年代前后高大的“父亲”、狭隘的“儿子”,到90年代以后的“父亲”的“矮化”、“儿子”的成长中看出菲律宾华人社会,尤其是新生代,对族群交往中“自我”意识的一种重新定位与反思。
菲律宾 华文文学 叙事模式 文化融合
王列耀
暨南大学文学院
国内会议
南宁
中文
40-48
2008-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