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距对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产量和构成因子的影响
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cv.chuancao NO.2)是以川西北高原天然草地的野生老芒麦群体为育种原始材料选育登记的国审品种。该品种具有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分蘖力强,草质优、产量高、抗寒、耐湿等优点,已成为青藏高原牧区进行人工打贮草基地建设、草地改良、草地生态治理等的优选草种。本试验以5个不同行距为影响因子按随机区组排列,研究行距对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60cm行距的种子产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45cm以下行距和90cm行距的产量;各相关性状对种子产量的相关系数大小为生殖枝,m2(0.662)>小穗数/生殖枝(0.626)>种子数/小穗(0.616)>植株高度(0.550)。因此,生产中可通过改变栽培措施,采用60—75cm行距,增加小穗数/生殖枝、种子数川、穗等来提高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产量。
川草2号老芒麦 行距 种子产量 相关分析
游明鸿 白史且 张新全 刘金平 李达旭 张昌兵 鄢家俊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1731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四川,雅安 625014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四川,雅安 625014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9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1731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386-390
2010-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