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伦理病症的现代性解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发生着深刻的社会转型,与此同时,农村自身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家庭伦理也在社会变迁的牵引下发生着剧烈的变革。在微观层次上,农民的价值归属,伦理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尤为明显,我们所熟知的宗族、村落已经不再是农民进行自我整合的基本单位,在村庄的日常生活领域出现“原子化”、“个人化”倾向。本文首先就农村青年的“货币哲学”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随后论述了“没意思”的人生与“当有钱人”的梦想;又对现代性畸形折射下的打工心态进行了探讨;最后得出了结论。
劳酬交换 价值归属 新农村建设 农村社会伦理病症
马威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223-227
2007-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