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亲性硅烷偶联剂构筑稀土分子型光致发光杂化体系
稀土有机-无机杂化发光材料可将稀土配合物的优良发光性能和溶胶-凝胶基质无机体系的光热稳定性结合起来。与普通的掺杂材料截然不同的是,该材料致力于将稀土光13活性组分以Si-C键形式嫁接到硅酸盐网络骨架上,并从配位化学基本原理出发,利用稀土离子与芳香羧酸类配体间多样的配位行为和独特螯合结构,充分重视羰基的配位活性;同时依据分子内与分子间能量传递机制,选择合适的强吸收敏化发光的芳香羧酸分子。根据葡萄牙研究者Carlos L.D.的定义和自己的研究进展,已经合成制备出脲键(urea)、脲烷基键(ureasils)和酰胺键桥联等三大类十余种发光强共价键型杂化材料。中间体组成和结构用红外和核磁碳,氢谱得以确定。同时采用紫外吸收、磷光、荧光光谱等手段对其激发态能级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证明改性后的桥分子配体与稀土离子间有很好的能级匹配及较高的能传效率,使其有效敏化离子发光,获得比物理掺杂材料性能优异的分子型有机一无机杂化材料。新一代的分予型杂化发光材料的构筑,将有效的避免光活性中心的浓度淬灭和离子间的交叉弛豫现象,改善稀土配合物的渗出效应,获得高效的稀土发光效率及理想的发光寿命。
两亲性硅烷偶联剂 分子型光致发光杂化体系 芳香羧酸 稀土配合物
王前明 闫冰
同济大学化学系,上海 200092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70-73
2005-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