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胆胰壶腹部恶性肿瘤放疗前的胆道引流方式及其选择

  目的:选择合理、有效的胆道引流,辅助胆胰壶腹部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以提高中晚期胆胰恶性肿瘤病人的生存期和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从2000年7月-2009年4月,我院对852 例胆胰恶性肿瘤伴阻塞性黄疸病人,在内镜医师、超声医师协作下,行(1)经内镜放置胆道塑料、金属支架引流,或鼻胆管持续负压引流,(2)经超声介入经皮肝穿刺肝内胆管置管引流。引流48 小时后,若病人饮食、活动恢复正常,即可开始实施CT 定位后行r-刀治疗,一般采取日量300-350 cGy,总量4000 cGy 左右的r 射线,在10-15 天内完成此累计照射总量。60 天后复查治疗效果。结果:肿瘤的放疗加胆道引流,治疗优良率可达 89%,疗效一般或无效原因是病人治疗前体质较差,多数为恶病质,死亡者为出现治疗严重并发症,如急性肺梗塞等。结论:病人“黄疸”越深,胆道引流“减黄”的意义越大;病人年龄越大,引流意义越大;病情越重,引流越早越好。反之,病人“黄疸”越浅、年龄越小、病情越轻,术前引流可酌情先放疗。总之,胆道梗阻型中晚期恶性肿瘤放疗前的介入引流,以简便、微创、安全,尽快缓解病情,减轻病人痛苦为治疗原则。

胆胰壶腹部肿瘤 胆道梗阻 放射治疗 胆道引流

王坚 郝立校 蔡珍福 皋岚雅 焦成文 刘存官 张大治 李陵 吴建健

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肝胆外科 上海 200052

国内会议

第23届肝胆胰外科学术经验交流会

上海

中文

32-34

2011-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