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9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手术疗效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手术时机与修复方式,以期提高手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29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病人手术修复后的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根据2008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制定的《胆管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指南》中胆管损伤的分型,29例胆管损伤中I 类损伤3例,II类1型22 例,II类2 型3 例,II 类3 型1例。即时修复12 例,早期修复(两周以内)6例,延期修复(6-8周)11例。修复手术方式有迷走胆管结扎术1例,胆总管修补术1例,胆管修补+T 管引流术9 例,胆管端端吻合+T 管引流术2 例,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16例。29 例患者中失访6 例,死亡1 例,平均随访时间为4.7年。随访到的22例患者中有20 例一次修复成功,所有随访患者末次手术至今均无明显胆道感染及黄疸。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高位胆管损伤最主要的原因。只要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掌握修复技巧,胆管损伤可以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在胆管修补术中,适时留置T管有助于减少术后胆漏和狭窄,一般留置3个月左右。

医源性胆管损伤 手术时机 胆总管修补术 胆肠吻合 临床疗效

王辉 王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 200127

国内会议

第23届肝胆胰外科学术经验交流会

上海

中文

128-134

2011-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