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草鱼组织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溴联苯醚分布特征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由于其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严重危害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已于2001年5月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决定禁止和限制使用12种POPs,其中9 属于有机氯杀虫剂(OCPs)。2009年5月,该公约又将多溴联苯醚(PBDEs)、全氟类化合物(PFCs)、林丹、五氯苯等9种化学物质新增为POPs。至此,禁止生产和使用的POPs数量已经增加至21 。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是2种典型有机氯杀虫剂,曾经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我国已于1983年停止生产使用。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类溴代阻燃剂,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塑料、家居装潢、纺织等产品中。上述POPs性质稳定,脂溶性强,能长距离迁移,并且通过食物链传递逐级放大,对生态系统安全及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研究资料显示:POPs能导致生物体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失调,生殖发育紊乱,产生“三致”效应。POPs在不同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及在生物体内分布积累已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选择白洋淀草鱼作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了HCHs、DDTs和PBDEs在不同组织中的残留水平和分布特征,评价其潜在风险,探讨POPs的来源,以期为白洋淀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保护提供基础。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生态环境安全 有机氯农药 多溴联苯醚 分布特征
胡国成 许振成 许木启 戴家银 麦碧娴 彭晓武 郭庶 刘芸 郑海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510655;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510655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510655;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 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 广州,510640
国内会议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
哈尔滨
中文
57-59
2011-05-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