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DDT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DDT 又叫滴滴涕,化学名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是《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规定的12种禁限POPs之一,是一种耐热、耐酸、脂溶性大、残效期长的有机氯类广谱杀虫剂。20 世纪中期曾广泛应用于全世界防治作物害虫和控制疟疾的传播上,为人类的生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其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效应、高毒性及难降解的特点,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20 世纪70年代左右,大部 分发达国家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禁止生产和使用DDT。至今已禁用数十年,但在环境中的累计作用仍很严重。因此,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修复有高毒、高残留、难降解的DDT 类的有机氯农药造成的环境问题已迫在眉睫。

滴滴涕 土壤污染 微生物

牛佳 王继华 辛佳 李文慧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25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084

国内会议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

哈尔滨

中文

194-196

2011-05-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