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氯联苯污染场地修复治理示范研究
我国曾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先后颁发了一系列禁止生产和进口多氯联苯(PCBs)的通知,并对下线的含PCBs 电力装置要求进行集中处置。随后的十几年内,我国各级政府电业部门对一大批下线的含PCBs 电力装置进行了集中封存掩埋。由于当时的封存条件有限,加之年代久远,多数电力装置可能锈蚀破损,造成PCBs 油泄漏污染场地。由于时间的推移和人员的变动,多数PCBs污染场地记录档案缺失,有关场地信息模糊不清,而环境风险却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为切实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计划》,选取典型多氯联苯污染场地进行修复示范研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PCBs污染场地识别、修复治理的技术体系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多氯联苯 污染场地 环境风险 修复治理
李晓姣 袁进 卢毅 黄相国 张轩
山西省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太原,030002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沈阳,110016 山西省电力公司临汾分公司,临汾,041000
国内会议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
哈尔滨
中文
220-222
2011-05-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