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纤维素的合成及其发酵培养改性
分离到一株产细菌纤维素(BC)的细菌,通过菌体形态、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命名为Gluconacetobacter sp.SC-01.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4%甘露醇、1%玉米浆干粉、0.27%Na2HPO4、0.115%柠檬酸和0.025%MgSO4(pH4.0)。热失重分析表明,BC热失重速率最快时的温度为365℃。将海藻酸钠(ALG)、羧甲基纤维素(CMC)、聚谷氨酸(PGA)、壳聚糖(CS)、聚乙烯醇(PVA)分别加入到发酵生产BC的培养基中进行BC的发酵法合成,结果发现除MCS外,ALG,CMC,PGA,或PVA的加入可以提高BC的产量和含水量。选取未改性的BC、及添加了0.5%ALG、1%PGA、1.5%CMC的改性BC作为培养3T3细胞的基质材料,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了0.5%ALG的改性BC最适于3T3细胞生长,因而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
细菌纤维素 葡糖醋杆菌 发酵法 3T3细胞
苏文萍 曹名锋 宋存江 孙秀梅 李保宾 解慧 王淑芳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天津 300071 南开大学 生物活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71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211-220
2011-08-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