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贝母素乙联合氨苄西林舒巴坦抗耐药菌感染的体内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浙贝母碱主要有效成分贝母素乙(PM2)联合氨苄西林舒巴坦(优立新)(AMP/SBT),在败血症感染模型动物体内的联合抗菌作用,并试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氨苄两林舒巴坦组(AMP/SBT)、氨苄两林舒巴坦+贝母素乙组(AMP/SBT+PM2)。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均以多药耐药大肠埃希氏菌(ESBLs阳性)尾静脉注射感染,注射菌液lh后给药,AMP/SBT466mg·kg-1 d-1,腹腔注射lmL,每日2次;PM2 5.83mg.kg-1·d-1,每日灌胃2mL。观察96h内动物死亡率、体质量、体温、一般状况、给药前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药敏试验及病理学检查。结果:AMP/SBT+PM2组抗菌效果最佳,与模型组、AMP/SBT组比较,存活率更高,发热症状更轻,白细胞计数更接近正常,中性粒细胞分类较低,体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血细菌消除率AMP/SBT+PM2组较AMP/SBl组高。给药前各组药敏试验提示对氨苄西林均严格耐药,给药后AMP/SBT+PM2组血培养阳性的标本全部对氨苄西林转为敏感。结论:与单用氨苄西林舒巴坦相比,贝母索乙与氨苄西林舒巴坦联用,体内联合抗菌作用更强,药敏试验证实抗菌作用是通过逆转细菌耐药实现的。

贝母素乙 细菌耐药 体内试验 联合抑菌

王耘 胡凯文 安超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

国内会议

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中医药与民族医药专题分会场

北京

中文

2010-2013

2010-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