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期以来新型城市化的空间形态
世界各国城市化起点不一,发展速度各异,但在20世纪中期后,一些经济较发达国家城市的空间结构出现大致趋同现象,城市与郊区或周边农村地区联动发展,单核城市让位于多中心格局,形成新的地域实体即大都市区。这个现象表明,城市发展已经超越了以人口和经济活动集中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城市化,进入新型城市化时期。 传统的城市化理论指标单一,概念宽泛,已无法圆满地解释这种新的规律性现象,更难以为我国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需要修正;在中国城市人口接近总人口的一半、即将跨进新型城市化门槛的今天,有必要从区域一体化角度重新划定城市功能区,有意识地及时向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以防止地方政治零碎化倾向,减少浪费,少走弯路,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大幅度提高城市的社会经济效益.
城市 大都市区 传统城市化 新型城市化 城乡一体化
王旭
厦门大学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1142
2008-10-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