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似是而非”与“似非而是”——谈古汉语词义考证的系统性与实证性

古汉语文献的阅读中,时常遇到对词义说解表面上言之成理、而实质上又经不起推敲的“似是而非”的情形;反之,也有些说解初读起来让人感觉古奥、怪癖,而仔细琢磨却别有深意,“似非而是”。这种情况,启发人们在古代文献的阅读中既要注意同一文献或同一时代相关文献的用法,即汉语词义自身的系统性;又要注意词义说解与文义、交际背景的吻合,即词义存在的实证性。为了避免顾此失彼的片面性,还要时时注意两者的有机结合。

古汉语词义 似是而非 似非而是 系统性 实证性

苏宝荣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16

国内会议

第四届汉语史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280-283

2009-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