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125(CA125)和糖类抗原19-9(CA19-9)等肿瘤标志物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有一定关系。近年来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在肿瘤的血管生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VEGFR-1又称fms-样酪氨酸激酶 1,主要分布在新生血管较丰富的肿瘤的边界,人类多种实体瘤均有VEGFR-1的过高表达。本研究旨在评价血清VEGFR-1及其它肿瘤标志物对诊断NSCLC、鉴别肺部良恶性疾病及预测疾病状态的临床价值。 方法 研究对象为北京同仁医院呼吸科及胸外科收治的NSCLC患者和良性肺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其中,NSCLC患者73例,男51例,女22例,均为未接受任何治疗的初诊患者。经病理学分析证实为NSCLC,包括腺癌49例,鳞癌24例。良性肺疾病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包括肺结核球及肺门淋巴结核10例,结节病5例,炎性假瘤6例。正常对照组16例,男、女各8例,平均年龄(62.6±8.1)岁,均来自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晨起采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2 mL;利用ELISA方法和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分别测定三组受试者血清中VEGFR-1、CEA、NSE、CA125和CA19-9的水平:利用SPSS 11.0统计分析软件对各组数据分别进行正态性检验,在此基础上对各组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三组之间的差异,并分别比较上述指标与NSCLC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NSCLC患者血清中VEGFR-1、CEA、NSE、CA125和CA19-9的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组(P<0.05);而上述指标在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NSCLC患者在血清VEGFR-1及四项肿瘤标志物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血清VEGFR-1水平在肿瘤体积较大的患者,显著高于肿瘤体积较小者;Ⅲ-Ⅳ期患者的血清VEGFR-1也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VEGFR-1的水平还随肿瘤体积增大以及NSCLC临床分期进展而显著升高(P<0.05)。血清CEA、NSE、CAl25及CA19-9在不同疾病状态的NSCLC患者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血清VEGFR-1与CEA、NSE、CA125和CA19-9对诊断NSCLC及鉴别良恶性肺部疾病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Ⅲ-Ⅳ期NSCLC患者血清VEGFR-1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表明VEGFR-1在NSCLC的生长浸润及疾病的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血清VEGFR-1增高与NSCLC更差的疾病状态相关,其增高提示NSCLC患者的预后不良。血清VEGFR-1的升高不仅可以作为支持NSCLC诊断的有力证据,其水平还可作为提示肺癌侵袭、转移的指标,高水平的VEGFR-l大多表明NSCLC 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对于CEA、NSE、CA125和CA19-9等指标,血清VEGFR-1因可预测NSCLC 侵袭及疾病状态,而具有更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 肿瘤标志物

刘晓芳 陈东宁 白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国内会议

2008年北京呼吸专业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66-170

2008-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