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RCT征象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诊断与鉴别
目的 基于HRCT 征象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IPF)、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隐源性间质性肺炎(COP)的HRCT表现,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与其它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相鉴别的特征性HRCT 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病理证实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HRCT表现,其中UIP19例、NSIP14例、COP13例。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25~76岁,平均59.53±11.80岁。评价几种常见异常影像学征象的出现频率、累及范围、分布,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比较相互之间的差异。 结果 IPF组蜂窝影、细支气管扩张出现的频率和累及肺实质的范围高于NSIP组及COP组(P<0.05),COP组实变影出现的频率和累及的面积高于IPF组(P<0.05)。IPF组与NSIP、COP组比较,细支气管扩张的肺段均较多(OR值,1.782),实变影累及的范围(OR值,0.742)较少,诊断临界值分别为5.5、2.85%。NSIP组与IPF、COP组比较,细支气管扩张的肺段均较少(OR值,0.843),诊断临界值为5.5。COP与IPF、NSIP组相互区分的HRCT的特点为气腔性实变影累及的范围(OR值,1.522)和支气管扩张累及的肺段数(OR值,0.781),诊断临界值分别为5.0%、2.5。根据相关影像学指标为基础建立的判别函数对三种疾病进行判别的灵敏度分别为(0.842,0.857,0.692),特异度分别为(0.926,0.875,0.912)。 结论 IPF最常出现的征象是细支气管扩张、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蜂窝影;NSIP的影像学征象有磨玻璃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间隔增厚:COP的主要影像学征象有磨玻璃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气腔性实变影。磨玻璃影、细支气管扩张累及的肺段数与病变以外周分布为主对于IPF具有阳性诊断价值,对于NSIP和COP具有阴性诊断价值;气腔性实变影对于COP具有阳性诊断价值,对于IPF具有阴性诊断价值。综合多个指标建立的判别函数对于IPF、NSIP和COP的判别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且具有方便实用的优点。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高分辨CT 诊断 鉴别诊断 Logistic回归
陈奇 代华平 郭佑民 包娜 翟晓力 蔡妙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71-178
2008-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