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鸡肉酶解脱苦技术与鸡肉口感形成机理初步研究

通过酶解液的脱苦技术以及脱苦酶解液的热反应研究,初步分析了天然的肉味口感形成机理。鸡肉蛋白在酶解过程中,内部疏水性的氨基酸肤链暴露出来,被酶解形成具有苦味的疏水肽,当水解度达到10%以上时,苦味开始产生,当水解度达到30-35%时,苦味值达到最大,高于35%时,疏水肽分解为游离氨基酸或更短的肽链,疏水性降低,苦味值反而下降。鲜味或成味的氨基酸或短肽也会在酶解过程中产生。活性碳能有效去除鸡肉蛋白酶解过程中产生的苦味肽,但疏水性氨基酸和很短的疏水性肽链疏水性低,不能被脱除,仍具有苦味。添加3%活性碳,80℃作用1.5小时,脱苦效果最好。将未脱苦的酶解液应用于热反应后,苦味值有所降低,但不能完全去除;脱苦后的酶解液应用于热反应后均无苦味。但苦味值高的酶解液脱苦后进行热反应体现出天然、协调、愉悦的肉味口感,而水解度高的酶解液脱苦后进行热反应则体现出直冲而强烈的肉味,愉悦度较前者低。天然的肉味口感可能是由亲水性的短肽或氨基酸形成的。

鸡肉 蛋白酶解 脱苦 肉味 口感 肽

廖永红 周晓宏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 100048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 100081

国内会议

全国第三届功能性生物制品生产与应用技术交流会

乌鲁木齐

中文

194-198

2008-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