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过程中锚定区拓展策略
主动脉夹层(AD)腔内修复(TEVAR)的概念是应用支架型人工血管(SG)在血管内封闭内膜破口(tear),阻止高压高速的血流冲入假腔(false lumen),从而使假腔内血栓形成,管壁撕裂逐渐修复。自从1998年Dake首先报道采用腔内修复治疗B型AD以来,TEVAR术目前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展开。10余年的治疗经验和随访结果证实TEVAR治疗B型AD技术可行、创伤极小、疗效确切。 TEVAR术的成功进行需要在破口的近远端有一段足够长度的正常血管壁以保证SG与其有充分的贴敷,这样一段长度的血管壁定义为锚定区(landing zone,LZ),包括近端和远端Lz。近端LZ指的是破口和弓上分支动脉(主要是左侧锁骨下动脉,left subchvian artery,LSA)开口之间的距离,远端Lz指的是破口和内脏动脉(visceral artery)开口之间的距离,一般要求Lz的距离大于1.5 cm以保证有效的修复。AD破口可发生于主动脉的任何位置,由于缺乏充分的Lz,一部分的B型AD和绝大多数的A型AD不适合行TEVAR治疗。近年来在拓展LZ方面主要采用两个方面的策略一是应用新型腔内修复器具;二是应用新的手术技术。
主动脉夹层腔 内修复 锚定区 拓展策略
符伟国 王利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35-137
2011-06-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