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病程长于10年慢性乙型肝炎的5年回顾性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以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发生率为主要指标.全组病例分为中药组(中药治疗满5年)和对照组(未接受中医治疗或间断接受中医药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对各亚组中患者的乙肝后肝硬化发生率、慢性乙型肝炎至乙肝后肝硬化发生的病程时间进行比较,探讨中医药在防治该疾病中的作用. 结果:7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入组的病程长于10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220例.其中中药组(65例)和对照组(155例).全组分析结果显示,长期中医辨证治疗是延长慢性乙型肝炎至乙肝后肝硬化发生的病程时间的因素.中药组65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有4例(6.2%)发展成为乙肝后肝硬化或肝癌,其中肝硬化4例(6.2%),肝癌0例(0%),未转为乙肝后肝硬化、肝癌的患者有61例(93.8%);对照组155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有79例(51.0%)发展成为乙肝肝硬化或肝癌,其中乙肝后肝硬化71例(45.8%),肝癌8例(5.2%),未转为乙肝后肝硬化、肝癌的患者有76例(49.0%).中药组目前的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生存率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得出:HBV-DNA>105copies/ml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至乙肝后肝硬化发生时间有一定影响,同时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AST水平和白蛋白水平是乙肝患者后肝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能降低肝硬化发生率,延长慢性乙型肝炎至乙肝后肝硬化发生的病程时同.长期中医药的治疗在防治乙肝后肝硬化发生发展方面具有相当的干预作用.AST水平和白蛋白水平是乙肝患者后肝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后肝硬化 中医药
陈建杰 凌琪华 杨吕琨 商斌仪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曝光医院肝炎科,200021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01-108
2011-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