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学思想进展
挖精掘髓,力主辩证辨证论治之精神,源自古远,是中医药学、中医临床医学的灵魂,也是中医体系总的指导思想。辨证论治的思想孕育于《内经》,发挥于《伤寒杂病论》。《伤寒论》提倡“六经辨证”,《金医要略》提倡“脏腑经络先后病”。“辨证论治”的内涵由此奠定基础。从《皇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普济方》《本草纲目》等,都围绕理法方药,贯彻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从而达到治病救人目的。 辨证论治是中医具有特色的辨证方法,既不需要精细的理化数据和高精尖的诊断仪器,其鲜明的特色在于不干扰机体生命活动的前提下,对人体进行望、闻、问、切四诊综合的动态观察。有人说无症可辨怎么辨证?笔者认为所谓无证可辨其实就是人无症状,小便检查有蛋白、红细胞之类.这类病西医能检查出来,但目前仍无办法治愈。笔者在临床运用辨证论治之法,却治好了一些顽固之蛋白尿患者及尿检有红、白细胞的患者。 靠的是症、脉、舌等四诊合参加以辨证,予以补脾益肾方药可获良效。
中医 辨证论治学 思想进展
丁梅 樊军胜
甘谷县中医院,甘肃甘谷 741200
国内会议
甘肃平凉
中文
45-46
2010-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