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拓展柴胡桂枝汤临席应用之途径

柴胡桂枝汤见于《伤寒论》第146条,日:“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是为太阳少阳并病者设,本方在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笔者据临床中的应用情况,试从其辨证思路予以拓展之,希“举一隅而三隅反”,管窥经方在临床应用的一些基本规律。 1六经辨证应用《伤寒论》第146条证属太阳少阳并病。太阳表证至六七日当愈,如病不解,则有向里传变之机,发热微恶风寒,肢节剧痛,是太阳表证未除,风寒仍留于肌表的表现;微呕与心下支结并见,是少阳半表半里之证。太阳虽未解而少阳已成,据文中两“微”可知太、少之证俱轻。在治疗上,太阳证未解,自当表散,犹恐犯少阳禁汗之例;邪入少阳,则需和解,又虑表邪留恋难去,故用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半而投,汗和两法一炉共冶,则少阳可和,太阳可散。

柴胡桂枝汤 临床应用 《伤寒论》

陈剑

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科,甘肃天水 741020

国内会议

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甘肃平凉

中文

54-55

2010-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