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肢浮肿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下·瘫痪论》。是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常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偏瘫,截瘫等属气虚血瘀者。笔者临床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患侧肢体浮肿,麻木取得了显著疗效。现予介绍供同道参考。 中风的发生,病机较为复杂,归纳起来不外虚、火、风、痰、气、血六端。常涉及心,肝,肾,脾以及经络血脉。病位在脑,肝肾阴虚是本,风,火,痰,瘀为标.中风经救治,神志清醒后多留有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喎)斜等。笔者经过临床观察,后遗诸证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大多好转:唯患侧肢体浮肿、发凉,甚至发绀(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减轻)。经久不癔,究其原因:虚、瘀、痰湿。中风后遗症恢复期,阳气不振,则不能运化水湿,病久则湿聚成痰,痰湿壅扼阳气,经脉难得温煦,故四肢肿胀不温,动则气耗,故活动后加重,休息可减轻.阳气虚衰,无力温运阴血,气虚血瘀,血脉阻滞不畅,故肢体发绀。

补阳还五汤 中风后遗症患肢浮肿 疗效评价

方荣年

宁县长庆桥镇卫生院,甘肃宁县 745200

国内会议

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甘肃平凉

中文

446-447

2010-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