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和转移矩阵的泾河流域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评价
本文利用泾河流域1986、1995、2000、2008 年4期遥感数据和转移矩阵分析方法,在GIS平台上,对该流域近23a 的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价和空间化表达。结果表明,泾河流域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整体呈南高北低,并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由上游向下游递增的空间变化趋势,表现出与流域地貌特征,土地利用/ 覆被和环境禀赋相关联的地理特性和空间异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全流域生态承载力呈逐年降低趋势,尤其以2000 年以后下降趋势明显,但流域内部不同区域的生态承载力及其各类土地生态承载力的变化幅度与趋势各有不同;3 个时段内(1986-1995 年、1995-2000年、2000-2008年)流域各类土地生态承载力转换频繁,转向趋势明显,且以2000 年为拐点,前两时段以林地和草地生态承载力向耕地和建筑用地生态承载力转移为主,后一时段以耕地和建筑用地生态承载力向林地和草地生态承载力转移为主,导致近23a 来泾河流域生态承载力及其内部组成变化均较大,说明土地利用/ 覆被的变化是流域生态承载力变化的主导因素,而1999年以后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则是2000-2008年该流域生态承载力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生态承载力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转移矩阵 泾河流域
岳东霞 杜军 刘俊艳 郭建军 张佳静 马金辉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兰州,730000
国内会议
兰州
中文
2550-2558
2010-07-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