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连续式白腐真菌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染料废水: 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脱色效率的关系

通过PCR-DGGE(变性浓度梯度凝胶电泳)分析评价了连续运行100天的白腐真菌膜生物反应器中群落结构的变化,并研究了群落结构与染料脱色效率之间的耦联关系,且通过多维尺度(MDS)方法对DGGE电泳图谱进行分析,以二维图形向量的方式显示.结果表明,通过对系统内优势菌种的18S rDNA 序列进行测定,并通过NCBI(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基因库比对确定的菌种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P.chrysosporium)在运行期间始终是微生物群落的优势种,随着系统运行时间的延长,其优势愈加明显,但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结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却逐渐降低,由起始阶段的1.92降至最终的0.92.对DGGE条带进行MDS分析得知,反应器在运行阶段基本稳定维持处在一个区域,表明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在运行期间较为稳定,且该反应器对染料废水始终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平均脱色率为82.5%,最高时可达93.2%.

白腐真菌膜生物反应器 PCR-DGGE 群落结构 MDS分析 脱色率

高尚 马丽华 黄民生 陶芳 陈诚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和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上海,200062

国内会议

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环境科学与工程

北京

中文

401-406

2009-08-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