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平原第四纪沉积物中砷的赋存形态分析
从水-岩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分析沉积物中砷的含量和存在形态,把握砷如何溶于地下水是研究高砷地下水形成机理的重要视点之一。笔者通过对岩、土样品的分析、测试和不同介质(水、酸、碱)的溶出实验,研究了河套平原第四系沉积物中砷的存在形态,认为河套平原第四系沉积物中的砷主要是以非晶质的胶体形式而存在。沉积物中的砷、铁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X射线仪和电子显微镜装着的EDS分析结果表明,在砷污染区,不同深度、不同岩性的钻探岩心样品中均未发现有砷矿物的存在;岩心中的有机质与砷含量不显示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且含量很低;沉积物中的砷很容易被碱性水溶液溶解出,其中对砂质沉积物中砷的溶出率为87.5%~98.75%,对粘土类沉积物中砷的溶出率为72.73%~84.21%,而该溶液对硫铁矿矿石(砷含量为87.30 mg/kg)中砷的溶出率仅为0.02%。
砷 胶体 溶出实验 赋存形态 水-岩相互作用
高存荣 刘文波 刘滨 李金凤 李飞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10008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内蒙古,临河,015000
国内会议
长春
中文
760-770
2009-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