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实验室检测指标在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肝纤维化程度中的作用

目的:评价常规实验室检测指标在判断慢性HBV携带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作用。 方法:选择196名临床诊断的慢性HBV携带者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观察指标为血常规、生物化学指标、AST/ALT、AST与血小板(PLT)比值指数(APRI)、年龄-PLT指数(API);以病理学纤维化分期SO(n=1 12)及S1-S3(n=84)分组比较,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 结果:196例患者HBVDNA均为阳性(1.2×104-6.0×10s拷贝/ml),其中HBeAg为阳性占79.6%。S0组平均年龄、PLT、ALT、AST、AST/ALT、APRI及API水平分别为24.00(14~38)岁,182×109/L、18.00U/L、21.00U/L、0.93、0.11、2.00;SI-S3组平均年龄、PLT、ALT、AST、AST/ALT、APRI及API水平分别为26.50岁、165×109/L、24.00U/L、29.00U/L、1.00、0.12、5.00,两组比较,统计值分别为7.705、1.1 14、6.330、7.095、4.977、11.059、8.936,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RI和API的曲线下面积>0.70,分别为0.827和0.829。灵敏度最高为API(70.46%),其阴性预测值为71.43%;特异度最高为APRI(92.940/0),阳性预测值为92.86%;以APRI≥0.30作为有肝纤维化的诊断,119例中包括了97.620的肝纤维化患者;以API≥4.00作为有肝纤维化的诊断,112例中包括了96.43%的肝纤维化患者。 结论:常规实验室监测指标可用于慢性HBV携带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判断,其中APRI和API是简便、易得且较有临床价值的指标。

肝纤维化 乙型肝炎 乙型肝病病毒 ROC曲线

王伟 杨方 魏倪 杨晴 刘丹阳 赵兵

110006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科

国内会议

第二届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

海口

中文

45-48

2010-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