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上海2009年6月5日强对流天气分析

利用高空天气图资料、GFS模式提供的中尺度物理量资料、雷达和卫星资料以及自动站、探空站、风廓线等资料系统地分析了2009年6月5日发生在上海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得出以下结论:此次强对流发展的大尺度天气背景是东北冷涡,冷涡底部的下滑槽为对流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高空冷平流、低空暖平流、高低空巨大的温差使华东中北部地区处在强不稳定层结下,为对流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能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太阳辐射的日变化是此次强对流发生的另一诱因:地面增温加大了高低空温差,使层结更加不稳定,较高的气温还能将一部分水汽蒸发至大气中,同时,上海处在沿海地区,午后地面增温会在海岸线附近形成海陆锋风,对雷暴单体有激发和加强作用;通过对卫星、雷达、探空等资料的分析,可以对强对流的发展和演变进行有效地监测和预警。

强对流天气 中尺度物理量资料 高空天气云图资料

陈雷 徐强君 赵晓红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93 上海中心气象台,上海,200030 民航华东空管局上海气象中心,上海 200335 上海中心气象台,上海,200030

国内会议

第七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能源分论坛--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

浙江嘉兴

中文

298-308

2010-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