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951-2007年雷暴特征分析
本文根据南京地面观测站1951-2007年雷暴日资料,对南京的雷暴初、终日分布、雷暴日年变化、气候趋势特征、月变化和月雷暴发生概率等进行了分析,得出:雷暴初日有所提前,而雷暴终日在缓慢推迟;南京年雷暴日呈下降趋势,每10年减少约2天;月雷暴发生概率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和月均雷暴日变化特征一致,7月雷暴发生概率最大,为O:32。同时基于雷暴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问题,探讨了南京雷暴日和温度及降水量的关系,发现三者月变化规律较为一致,相关性高,雷暴日与降水量的相关性较之与温度的相关性更好。这些结果为南京雷电活动的研究和防雷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雷暴初终日 气候趋势 月雷暴发生概率 相关性
苗甫生 高晓静 蒋海琴 钟颖颖
江苏省防雷中心,南京 21000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 210044
国内会议
浙江嘉兴
中文
429-431
2010-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