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河口河槽浅地层剖面仪探测
通过利用浅地层剖面仪等仪器于2010年枯季对长江口自江阴至口门段的河槽浅地层观测发现,根据河床床面形态及浅层沉积层分层特征可将江阴至口门段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从江阴至徐六泾,本段河道水深较深,在径流的绝对优势下,绝大部分时间水流流向下游,涨潮历时非常短;本段河床床面大部分发育有波长约10~18m,波高约0.4~1.2m的沙波,小部分河床为平床;浅层沉积层偶尔出现分层,层厚约0.5~1.0m。下段自徐六泾至口门,本段水深较浅,有众多不稳定沙洲分布,潮流势力较大,水动力复杂;床面偶尔有较小尺度的沙波发育,大部分河床为平床:浅层沉积层分层现象明显,有两到多层分层发育,且层厚不一。如此表明,徐六泾往上至江阴段水动力以径流为主,潮流影响小,床地质以细砂为主,因此沙波发育良好;而徐六泾往下至口门段潮流影响大,水动力复杂,床地质粉砂和粘土含量较多,河床众多不稳定沙洲的分布加之近年来流域众多人型上程对口门来水来沙的改变致使河槽冲淤演变频繁,浅层沉积层发育两到多层分层。
长江口 河床 浅地层剖面仪 沙波 分层
杨忠勇 程和琴 江红 张文祥 和玉芳 倪一卓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 上海 200062
国内会议
太原
中文
168-171
2010-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