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叶癫痫大鼠睡眠障碍的初步研究
目的:以多导睡眠图为主要指标分析癫痫大鼠的睡眠结构变化及不同睡眠时相特异性痫样放电的发放情况。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6只,220-260g,运用立体定位技术在右侧海马CA3区微量注射Kainic acid(KA)建立颢叶癫痫动物模型,在大鼠海马CA3区的同一位点微量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NS)作为对照组。定期称量大鼠体重和视频实时监控大鼠行为,并在模型建立8周后利用EBNeuron脑电图机进行多导睡眠图(PSG)描记,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癫痫组大鼠体重明显下降,3天后癫痫组和对照组体重无统计学差异;癫痫组大鼠在麻醉清醒后出现痫样发作,发作约在清醒6h后减弱。注射KA后1周发作基本终止,但在1个月后,大鼠又逐渐出现面部肌肉抽动、跌倒、翻滚等自发性发作。8周后PSG描记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癫痫大鼠深慢波睡眠时间和异相睡眠时间减少。癫痫大鼠睡眠时痫样放电比率比清醒时升高。结论:KA微量注射法建立的癫痫动物模型能理想地模拟人类颢叶癫痫,癫痫发作能引起睡眠结构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觉醒次数增加,深慢波睡眠减少,异相睡眠减少。癫痫动物在睡眠时痫样放电几率明显增加。
癫痫 颢叶 多导睡眠图 动物模型 慢波睡眠 异相睡眠 睡眠障碍 kainic acid
许奇 吴政 马嵘 王烈成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功能实验室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功能实验室 美国德州大学北方卫生科学中心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173-176
200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