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中水与北京城景观生态环境——探索中水利用问题
北京曾拥有占总面积15%的湿地,在湖泊湿地区域,建立起辽、金、元、明、清四代朝的都城。灿烂的湿地水文化,使北京留下座座精品古典园林。20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后,因经济发展所消耗的水、土资源,使湿地减至3%,水在消耗过程中被污染,经处理再生的中水却不断地增加,目前尚未被充分利用。北京为解决城市用水问题,采取节水、调水和利用中水的现代水文化,通过整理地保护、修复旧有湿地,建设新人工湿地,充分发挥“城市之肾”的功能,探索水资源循环重复利用可持续发展之途径。本文就湿地与中水利用问题为现代城市人与自然的合谐发展,提出六项建议,供规划建设者参考。
湿地 中水利用 循环利用 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合谐
刘婴谷 郑耀泉 王舒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84-85
200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